我國科學家成功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后代

歷經(jīng)3年,我國科學家人工飼養(yǎng)并繁育出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后代,結(jié)束了我國珍稀蛇類均由國外率先人工繁育成功的歷史。

這是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了解到的。1929年,美國生物學家史丹吉在四川雅安首次發(fā)現(xiàn)橫斑玉斑蛇,并將其命名為“橫斑錦蛇”。此后50多年間,人類再難尋覓它的蹤跡。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在四川汶川縣、瀘定縣相繼采到它的標本,才打消了學界對其已滅絕的質(zhì)疑。

此后,中美科學家通過分子系統(tǒng)學研究證明了該種與玉斑錦蛇、日本土錦蛇關系最近,否定了此前“它是玉斑錦蛇個體變異”的學界猜測。科學家們將它從錦蛇中單獨分出,作為玉斑蛇新屬。

2014年,“蘆山地震后小種群動物調(diào)查與恢復保護項目”啟動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在天全縣喇叭河自然保護區(qū)尋覓了一個多月,抓到了一公一母兩條橫斑玉斑蛇。

雖然千辛萬苦抓到了這兩條活體蛇,但它們連續(xù)3年卻不生育。研究人員決定調(diào)控實驗室溫度,并給予適當光照,以誘導其發(fā)情繁育,終于獲得成功。

在成都分院的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一個恒溫箱里的蛭石上,幾顆白色的蛇卵正在孵化。工作人員陳澤檸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一枚蛇卵。他說:“這顆蛋正好孵化了31天,能看到小蛇的胚胎在生長。按照游蛇科一般孵化周期,再過20多天,小蛇就能破殼而出了。”

橫斑玉斑蛇有著“世界上最美蛇”的美譽。在蛇房中,記者見到了它:一米多長,大拇指般粗細,通體黃褐色,近乎等距排列的黑色橫斑宛如一串串黑色珍珠。

3年來,科學家們不僅成功繁育了橫斑玉斑蛇后代,還破解了它為何難發(fā)現(xiàn)、其生活習性、棲息地等疑團。

“橫斑玉斑蛇分布于四川西部海拔1600米至2700米的河谷闊葉林地帶及陜西省,其分布區(qū)域與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高度重合。”丁利說,研究好它,還有助于了解瀕危物種現(xiàn)今分布格局的演化成因和瀕危機制。(記者 吳曉穎)

關鍵詞: 物種 后代 科學家
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