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應該怎樣帶娃? 男子為女兒發(fā)明150多種游戲
 “不是男主外女主內(nèi)嗎,哪有爸爸帶孩子的?”在“喪偶式育兒”被深度吐槽的如今,一位“80后”爸爸劉勇赫給4歲多的女兒發(fā)明了150種親子游戲,被網(wǎng)友封為“親子游戲大王”,從事親子教育研究十年的他還是多部暢銷書作家、明星育兒顧問。日前,劉勇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認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為家庭做貢獻的義務,掙錢只是經(jīng)濟功能,家庭還具有撫育、贍養(yǎng)等功能,夫妻應該合作育兒、分工育兒。
 

  家長別用自己的邏輯跟孩子玩

  廣州日報:男性育兒專家不多,你是怎樣走上親子教育研究之路的?

  劉勇赫:在我?guī)讉€月大的時候,父母下海經(jīng)商,是爺爺、奶奶把我?guī)Т蟮模乙话阋恢懿拍芤娨淮胃改?,這樣的狀況一直延續(xù)到我上初中。印象最深的是小學三四年級時,我總會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丁字路口遠眺,每一次看到自行車的車把,都會希望那是爸爸或者媽媽的。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我比同齡人缺少一些自信,社交能力偏弱,也不是特別愿意跟人接觸。小時候的經(jīng)歷讓我有一種情結、一種遺憾。

  我本科讀的是社會學,研究生讀的是社會心理學,2007年畢業(yè)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學的心理老師,我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有孩子緣,學生們很愿意跟我親近。任教期間,我創(chuàng)辦了一份專供家長看的心理學期刊——《擁抱》,其中有個欄目是回答家長的提問,也是從那時開始接觸到親子教育。

  在小學工作兩年之后,我去了外研社工作,做童書訊的主編,接觸了大量童書。后來,我在北京育英學校做心理老師兼任特殊教育老師,接觸了一些自閉癥兒童。最令我自豪的是有一個自閉癥的孩子,通過我四年對他的陪伴與引導,初中時他在大講堂做了關于《時間簡史》的演講,還跟大家互動。還有一個女孩,她只跟媽媽說話,不和其他任何人說話,當我付出很多努力終于讓她跟我說話的時候,我的眼淚都流下來了。后來我陸續(xù)出版了多部親子著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家庭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

  廣州日報:你為女兒發(fā)明了150種親子游戲,讓人驚嘆,現(xiàn)實生活中你和孩子是怎樣相處的?

  劉勇赫:我女兒是2012年出生的,此前我的研究大多都是理論性的,有了孩子之后,會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怎樣的互動適合孩子。我自己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我下定決心要給女兒最好的陪伴,這實際上也是對我自己心靈的修復。

  四年多的時間里,我和女兒一起閱讀了160本繪本,為她發(fā)明了150種親子游戲,其中第一個游戲便是“爸爸游樂場”。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玩具”,要想讓孩子喜歡你,首先你得“豁出去”。比如“攀登爸爸”的游戲是我的“代表作”,孩子脫掉鞋子,爸爸雙手拉住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從爸爸的腿部蹬踏,直到前胸,最后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收尾動作是爸爸把孩子抱下來,抱在自己懷里。

  每次出差回來,我都會給女兒帶一個禮物,在回家的路上就經(jīng)常構思要發(fā)明一個什么新游戲跟女兒玩,用什么教具,怎么制作。跟孩子在一起做親子游戲是要動腦的,要讓孩子感受到豐富多彩。比如我提倡“一具多玩”,就是說一種玩具至少有五種玩法。玩具不要多,但對每一種玩具都要進行開發(fā),刺激孩子思考,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跟孩子玩需要技巧和耐心,以孩子為中心,觀察孩子的喜好,而不是用家長自己的邏輯跟孩子玩。我小兒子三個多月了,有一次我拿著長頸鹿和小豬兩個玩具放在他面前,我發(fā)現(xiàn)他看著長頸鹿而不看小豬,于是我知道了他對長頸鹿感興趣。讀繪本也一樣,可以先讓孩子自己看,將孩子感興趣的角色作為起點。

  “隱形爸爸”不利于孩子成長

  廣州日報: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隱形爸爸”并不鮮見,不少年輕爸爸認為,自己在外面賺錢打拼已經(jīng)很辛苦了,帶孩子就應該是媽媽的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缺位”會有什么影響?

  劉勇赫: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隱形”爸爸。這并不是說爸爸不愛孩子,實際上,中國式父愛充滿了深沉與內(nèi)斂,父親與孩子之間似乎還存在著一種等級的隔閡,父親不愿或不習慣走下“神壇”,成為孩子生活中的良師益友,這也是導致父愛缺位或父教缺位的深層原因。

  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主外、女主內(nèi),我認為這是一種落后的觀念。每個家庭成員都有為家庭做貢獻的義務,掙錢只是經(jīng)濟功能,家庭還具有撫育、贍養(yǎng)等功能,夫妻應合作育兒、分工育兒。

  父親的缺位會帶給孩子很多問題,我通過十年的教育研究發(fā)現(xiàn),青春期發(fā)生早戀行為的孩子,80%存在成長過程中父親缺位的現(xiàn)象或是父母離異,沒有得到父愛的孩子會找其他感情來補償,缺乏父愛的孩子常常缺乏社會經(jīng)驗,產(chǎn)生社交焦慮。

  現(xiàn)在很多爸爸工作時精神抖擻,回到家呈現(xiàn)的則是疲倦的狀態(tài)以及各種“葛優(yōu)躺”。很多爸爸沒有意識到,你在家里展示的就是孩子要學習的。因此,我每次回家之前,盡管很累,也都要整理一下衣服,然后精神抖擻的一副“超級奶爸”的樣子,在孩子面前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呼吁讓早教回歸家庭

  廣州日報:對于早教你怎么看?是否真有必要送孩子去參加早教班?

  劉勇赫:對于早教,我呼吁“早教回家”,也就是讓早教回歸家庭,對0~3歲的孩子,我認為沒有必要去早教中心,最好的方式是跟父母學習。直言不諱地說,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是懶,送孩子去早教班既省事又能讓孩子得到鍛煉,一舉兩得嘛,但我認為很多事不能省略。親子互動第一位是情感的培養(yǎng),其次才是各種鍛煉。0~3歲的孩子,母親才是教育權威,而不是早教中心的老師。這個階段,父親要成為母親政策的解讀者、行為的示范者和關系的維護者。

  現(xiàn)在都講要陪伴孩子,但陪伴孩子最忌諱陪而不伴,雖然跟孩子待在一起,但只是敷衍,看手機、看電視,沒有全身心投入。不要拿“沒時間”做借口,高質(zhì)量的陪伴每天有30分鐘就夠了,比如早起的親子運動、飯前親子游戲、睡前的親子閱讀都是不錯的方式。

  廣州日報:你認為當前許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存在什么誤區(qū)?

  劉勇赫:哭必哄、摔必扶、嚷必阻、玩必陪、給必拒、學必果,這是我總結出來的育兒六忌??薇睾澹⒆泳蛯W會了利用哭來讓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摔必扶,讓孩子缺少自己站起來的勇氣;嚷必阻,讓孩子不敢在任何場合表達自我;玩必陪,讓孩子不知道獨立思考的樂趣;給必拒,讓孩子難以享受分享的樂趣;學必果,讓孩子功利性學習,忽略過程的享受。

  我認為,健康的親子關系,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像等邊三角形,孩子跟父母的距離是等長的。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于夢江

關鍵詞: 多種 爸爸 女兒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