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唐詩遇上洮硯 工匠“神還原”百大名場面

日前,由洮硯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青年藝術家、正高級洮硯雕刻藝術師李江平所著的《唐詩系列洮硯百品》一書出版。

文/秦信芳

日前,由洮硯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青年藝術家、正高級洮硯雕刻藝術師李江平所著的《唐詩系列洮硯百品》一書出版。該書薈萃了100方以經(jīng)典唐詩為題材雕刻成型的洮硯精品,全面展示了洮硯設計、雕刻、制作的過程,為學習洮硯制作技藝和研究洮硯文化的工匠、學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洮硯制作技藝第六代傳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青年藝術家、正高級洮硯雕刻藝術師李江平十年如一日專注于洮硯制作圖源自網(wǎng)絡

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首首或豪放剛勁,或溫婉動人的經(jīng)典詩篇,在國人心中永久詠唱。洮硯,原石料產(chǎn)于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洮硯鎮(zhèn)洮河深水之底喇嘛崖(巖)和水泉灣一帶,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zhì)堅而細、晶瑩如玉、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fā)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涸的特點飲譽文壇,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

當優(yōu)美的唐詩邂逅堅實的洮硯,會造就怎樣的藝術珍品?出身于甘肅省卓尼縣洮硯鎮(zhèn)制硯世家的李江平獨辟蹊徑,?出了一條洮硯與唐詩完美結合的創(chuàng)新之路。

洮硯石質(zhì)細潤堅實,潑墨如油不損毫,書寫流利生輝。資料圖

受家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李江平從小就喜歡并開始學習雕刻洮硯這門藝術,在制硯上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種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2000年,不滿15歲的他離開洮硯鄉(xiāng),去追求他的藝術夢想,在臨洮洮硯廠和蘭州城隍廟擔任洮硯雕刻師。受到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的熏染,更加堅定了他走藝術這條路的決心。其后的幾年里他一邊制作洮硯,一邊帶徒傳承洮硯制作技藝,并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守正求新,在洮硯界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1年他在蘭州創(chuàng)辦了甘肅潤玉洮硯藝術研究院。經(jīng)過不懈努力,2018年3月,他成功申報獲批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資助項目《唐詩系列硯》。

從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形硯到自然形硯,再到原始的硯山式硯,李江平創(chuàng)作的唐詩系列硯有大氣磅礴的邊塞詩意、名山大川的雄渾秀美之氣。他將學習國學、國畫、書法、篆刻的知識進行硯化,再用硯雕的語言訴說出來,將洮硯的制作提升至新高度。例如,《贈汪倫》《獨釣寒江雪》《渭川田家》《齋戒滿夜,戲招夢得》《高高秋月照長城》《尋隱者不遇》《江畔獨步尋花》等作品利用自然造型和天然紋理巧雕妙琢,渾然天成;《風雪夜歸人》《月下獨酌》《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塞》《七夕》《詠鵝》等作品用線雕、薄意雕、浮雕、高浮雕、鏤空懸雕等技法傳遞出別樣的審美趣味。

《醉臥沙場君莫笑》硯使王翰《涼州詞》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意境躍然硯臺之上。資料圖

這些作品以山形之石,中鑿為硯,硯附于山,既有古意,又不失時代氣息。這種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巧奪天工的硯石于一體的創(chuàng)作,打破了一貫程式化的人物硯和山水硯格局,以詩意為主導,構思硯作,使其作品不僅充滿詩情畫意,生動自然,而且充滿了人文氣息。

李江平說,每件作品的構思與生成,都是一次與古代詩人相識、相知、神會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對古代文人思想境界的體會更進一步。也正因如此,匯集在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顯得古雅、雋永。

據(jù)了解,李江平的硯印書畫作品入國展、省展獲獎60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洮硯研究論文多篇。完成文化部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洮硯制作、研究課題兩項。4方人物題材巨硯作品被中央檔案館、中華炎黃館、四川博物院、蘭州市委市政府永久收藏,部分作品由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作為國禮贈予外國領導人和友人收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新化月報網(wǎng)報料熱線:886 2395@qq.com

相關文章

你可能會喜歡

最近更新

推薦閱讀